第一是全球经济增长趋势;第二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路径;第三是国际油价走势;第四是全球产业革命4.0进程;第五是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。
2015年,在中美两国增长的共同支撑下,预计全球经济将保持3.5%左右的温和增长态势。欧洲、新兴国家、俄罗斯的经济风险和不确定性,不会颠覆这一基本面。美国将继续是全球经济最大亮点,携页岩气、创新、强势美元等综合优势,未来几年美国有望保持3%以上稳健增长。欧洲经济分化严重,欧元区风险较大,但重现2010年前后的欧债危机状况将是小概率事件。日本经济方面,安倍经济学在试错中继续充实.同时,在综合经济国力支撑下,日元和日本财政未来三至五年内不会出大问题。全球复苏、低油价、宽松货币、推迟增加消费税等因素,将使日本经济2015年和2016年继续温和复苏。作为新兴大国核心的中国、印度两国将努力以新姿势站稳脚跟,适应全球经济和各自国内的“新常态”。
关于美国退出量宽的路径,预计美国最早2015年下半年启动加息进程.其后,美联储将以“前瞻指导”(FORWARD GUIDANCE)等为主要政策手段,继续保持宽松货币环境。美元走强、油价承压、新兴经济体调整等中长期的通缩性因素,扩大了美国保持宽松货币政策的空间。美国自然利率走低(3%以下),则拉低了美国升息的上限。预计美国的加息进程将是渐进稳健灵活性的。总体判断是:美国联邦基金从零利率回归到常规利率(4%),至少需要三至五年时间,即2019年前后美国才能总体回归常规货币政策。
2015年国际油价预计将保持在75美元左右的价位.基本认识是,美国石油产量过去几年激增70%、全球尤其是中国石油需求增长速度的降低,是造成近期国际油价急跌的基本面因素。2008年至2012年中国原油消费量年均净增长40万桶/日,2013年至2014年这一增长则降低至20万桶/日以下。对油价的“阴谋论”思维只会导致我们误判形势。美国页岩油生产具有较强成本耐受力,许多主流生产商能承受42美元/桶的低油价。从全球经济增长、石油生产成本、供需关系等基本面判断,未来两年国际油价保持在60至85美元/桶是大概率事件。
全球范围的能源革命、新一轮产业革命等知识经济进展,使得技术、体制和人力资源因素在经济竞争中的战略作用突出,能源传统意义上的所谓“战略资源”属性下降,能源日益回归一般商品属性。俄罗斯、委内瑞拉、加拿大等能源富集国的经济困境,以及委内瑞拉40%的石油流向美国但委美关系并不具有战略属性,都日益印证了“能源日益成为一般商品”的观点。此一大背景下,中国需要降低“油气焦虑”,更加以平常心、更加以经济视角看待对外能源关系、能源运输通道等问题,以国际惯例和更多经济得失考虑,平实稳健推进重大对外能源合作。
全球产业革命4.0(或第三次产业革命)将成为2015年全球经济中更加显明的主题. 在3D打印、智能化生产、复合材料、物联网、新一代医疗设备等产业革命4.0的关键领域,美国、德国、日本是主要引领力量。其中,美国在信息产业、3D打印、生物制药、能源核心技术(如页岩能源开发技术、可控热核聚变技术),德国和北欧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、医疗设备、新能源体系,日本在新型复合材料、机器人等领域,各具相对竞争优势。这些技术将推动未来几年全球新经济进入消弥供需界限的“新制造业时代”、“新实体经济时代”、“新体验经济时代”。
能否追随并不错失全球产业革命4.0浪潮,是中国未来面临的一项最严峻挑战。别的国家是不是在产业革4.0浪潮中“带中国一起玩”,主要取决于中国自身是否形成了追随全球创新潮流的身段。为此中国主要的政策组合包括:A、以金融深化增强金融对创新的支撑、反哺、支持作用,形成中国版的“金融+创新模式”;B、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使侵权者付出更大代价,鼓励经营者的研发投入;C、加强法治,努力形成鼓励创新、容忍不同意见、自由宽松的整体社会氛气;D、建设性使用政府采购等创新支持政策工具,鼓励支持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;E、坚持开放、合作、共赢,推动创新领域的国际合作。F、与引领创新的先进国家保持总体的战略协作与深度合作,引导国际创新要素流入。
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将是影响2015年全球地缘政治和外交的最重要因素.由于俄与世界经济尤其是俄欧经济融合程度很深,俄与西方的关系也不太可能从“新冷战”升级为“热战”,同时俄与西方关系的低迷对2015年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将是有限的.俄在全球经济中占比小(低于3%),即使未来几年俄经济低迷衰退,但很难成为全球经济形成重大扰动。政治上,只要俄的乌克兰政策不做出重大调整,俄与美欧关系出现重大转寰的可能性亦不大。同时,需要关注目前平静的克里米亚会不会生出新的动乱.俄将以加强同中印等新兴大国、中东国家的关系,舒缓自身战略压力和经济困难。俄除能源之外的经济要素资源有限,普京的“自力更生”政策难收急效。西方维持制裁并加码、低油价、资本外逃,俄重现1998年对外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在增大.但由于俄全球油气大国地位,俄经济/卢布因不会崩盘.未来几年俄经济将呈低负增长态势。
俄经济结构单一,技术水平陈旧落后,无法提供“中国经济转型版”所需的知识、人才、技术等资源。在知识经济时代,能源的战略资源属性下降,中俄两国大规模能源合作是经济上双赢,但战略内涵不宜高估。俄总体实行“全方位的东方政策”,包括加强同印度、日本的关系,其意在防止过于倚赖中国。为此,未来几年中国在对俄关系操作上,动作宜平缓稳健,务实低调而不高蹈虚张。让经济的归经济,让战略的归战略。防止过剩的战略考虑影响两国务实合作的可持续性,审慎启动两国能源和基础设施新的大项目。同时,中国需要吸取中苏关系历史教训,对内对外实事求是宣传中俄战略合作。(全文)
0
推荐